company news
資訊動態
致力于為社會提供安全、節能、環保的電線電纜產品和服務company news
資訊動態
致力于為社會提供安全、節能、環保的電線電纜產品和服務機器換人 科研助力 人才鋪路
本報記者包建永 文 孫金標 攝
核心閱讀
倒逼企業向“高投入、高技術、低能耗、低污染”轉變,實現空間上的“騰籠換鳥”、生產上的“機器換人”、產品上的升級換代,這是我市企業實行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。路橋區適時推出相關激勵政策,在全市率先實施要素配置市場化,深化“畝產論英雄”的發展理念,引導企業科學發展。當前,路橋形成了一批以技術優勢占領市場的企業,他們或自主研發,或借助外腦,致力于把產品做精做專,使企業基業長青。
5月27日,路橋區召開工業發展暨招商引資推進大會。
區委副書記、區長徐仁標強調,“堅定不移地把工業發展擺上突出位置,更加注重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,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和質量提高,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,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,努力打造路橋工業經濟‘升級版’。”
連日來,記者來到路橋采訪,發現善于利用機器換人,注重借助科研力量,積極引進高新人才的企業,它們是一片欣欣向榮,幾乎看不到市場“倒逼”壓力。
機器換人是轉型升級的一塊重要內容。2013年,路橋區在多年試點的基礎上,采取“空間換地、機器換人、騰籠換鳥”等措施,在全區范圍內全面推廣“優化生產、提升品質、智能管理”,技術改造投資總完成額達40.94億元,占工業性投入比重81.88%。
“在我看來,機器換人,就是聰明人造傻瓜機,不斷提高效益。”6月6日上午,浙江速成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應云富說。
浙江速成機械公司規模不大,去年產值2000萬元,但它依靠過硬的技術,穩扎穩打,一年一個腳印。公司創始人應云富原是模具廠的技術工人,在工作中發現機床太笨,操作很不方便。他覺得,只要有技術,研發出高精度的機床設備,一定會有市場。于是,2005年,他辭去工作,單干。他帶隊研發的第一款產品液壓阻尼器,就填補了國內空白,一舉成名。
之后,應云富每年都研發出新產品,至今已經申報了近20項國家專利。
他的產品好在哪里?應云富舉了一個例子:“一個沒手掌大的縫紉機小配件,要打8個方向、大小、深度不一的螺絲孔,需十多道工序。以前都是人工做,效率低,誤差也大。現在,我們設計了一個數控機床,按鈕一按,一步到位,又快又準。”
不到10年時間,企業完成了從配件生產到模塊化生產的過程。訂單不斷,產品供不應求。
在“機器換人”理念的指導下,路橋許多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。肯得公司是中國電焊機行業出口量****的企業,年生產電焊機達120萬臺。近年來,該公司大力推進“機器換人”,實現節能提效。比如,公司引進了兩條德國全自動高速貼片機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,使兩條生產線由原來需要的80多名工人精簡到4名,變工人直接生產為工人控制機器生產。400多萬元的設備投資,兩年內就可收回成本,而產能卻提升了5倍。
今年,路橋區委區政府繼續以“三換”工作等為抓手,加快轉型升級步伐。1-3月份,全區已完成工業性投資5.83億元。
機器換人提高效益
科研助力企業升級
這幾年來,路橋企業家越來越意識到,技術人才對企業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。但是,技術人才招不起,不好招,不好留等現象,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本地企業的發展。
位于路橋珠光街上的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,是一家專門服務于當地企業的科研機構。對于許多中小型企業來說,這家研究所就是他們的技術研發部。
“我們有自己的技術研發人員,感覺許多技術問題,還是解決不了。”6月6日下午,臺州中豪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國春說。該公司是全球產量最高的水龍頭企業,日產量20萬個,年產值過億元。目前,雖然不怕同行競爭,但公司上層清楚看到,生產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
這幾年來,一直讓羅國春感到棘手的問題是——閥芯裝配效率低下。一個小小的閥芯,由閥體、閥桿、密封圈、消聲片、動片、靜片、卡簧等近10種零件組成,零件數量較多、形狀不規則、裝配要求精度高等因素,制約了自動化生產,企業只能依靠手工裝配。在中豪公司,裝配工人160名,占了公司員工總數的一半。
后來,中豪公司與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合作,開發閥芯自動裝配設備。去年底,第一代轉盤式閥芯自動裝配機投入使用,平均6秒裝配一個。
“第二代直線混流式閥芯自動裝配機也已研發出來,目前正在調試階段。”該研究所工程師陳偉強介紹,第二代可以同時裝配兩種以上型號閥芯,工作效率和合格率都比第一代要高。
使用自動裝配機后,生產一個閥芯的勞動力成本將從15%左右降低到5%左右。
機電研究所為許多路橋企業提供技術支持。“不管企業規模大小,只要有需要,我們都盡量提供服務。”陳偉強說,肯得、榮鵬、安露、高海等當地知名企業,他們都曾提供技術服務。
該所落戶路橋以來,一直得到路橋區政府的大力支持。“我們所里有20多名工程師,涉及機械、自動化、網化、裝配等多個學科和領域,可實現跨學科協作研發。”工程師許方富說,所里還跟多所高校合作交流,努力為路橋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。
人才鋪平發展道路
人才隊伍,是開創未來最寶貴的資源之一。
優化生產、科技引領、智能管理,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,人才起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一直以來,路橋區委區政府十分關注和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,出臺多項優惠扶持政策,鼓勵企業引進、培養人才。
“人才對一個團隊來說真是太重要了。”開開電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紀炎對人才有著準確的認識,6月9日,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“老板眼光再遠,想法再好,如果沒有人才幫你實現,那也是空想。”
因此,他不惜高薪聘請總經理、財務
總監幫他打理企業,聘請業內專家勝擔任公司總工程師,研發新產品。在日本,他還設立電纜研究院,聘請當地專家幫他開發高新技術產品。
最近,開開電纜公司研發了一款名叫雷克森的家裝電線,這款電線具有防火、防水、防老化的功能,而且電流比同類型的電線大一倍。為了把這款產品成功打入市場,他又聘請營銷高手擔任公司銷售總監。
在他看來,利用人才,是一個系統工程。他給公司定的方向是專攻高端的家裝、防火電線電纜。他麾下的人才,就圍繞這個方向,把產品做精做專,把市場做好做大。
路橋區政府還通過設立轉型升級專項資金,對推行精益生產、引進智能化管理效果顯著的企業進行補助,引導企業實現生產、經營、發展上的全方位管理智能化,全面提升企業經濟效益。
路橋出臺政策深化“畝產論英雄”發展理念
要素配置向高效企業傾斜
本報記者包建永
5月24日,路橋區出臺《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加快轉型發展實施意見》,在全市率先實施要素配置市場化,深化“畝產論英雄”的發展理念。
《實施意見》共設定了6項評價指標,分別是畝均稅收、畝均銷售收入、畝均工業增加值、單位能耗工業增加值、排放每噸COD工業增加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。規模上工業企業(制造業)被納入評價范圍,規模下工業企業的評價辦法和實施意見在此基礎上逐步推行。
評價結果分汽摩、機電、再生金屬資源、塑料、衛浴、農業植保機械和其他等七大行業進行排序,在各行業中排出ABC三個等級。A類為發展提升類。它們是在綜合評價得分在行業內前80%的規模上企業,以及高新技術企業和市“116”工程企業,資源環境效益相對較好。B類為整治提升類。它們是效益與貢獻均為一般,但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的企業。C類為落后淘汰類。它們是發展水平落后、綜合效益較差,需重點整治、淘汰的企業。
該區把開展工業企業“畝產效益”綜合評價當作加快經濟轉型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,成立以區長為組長,各局、辦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,下設辦公室,確保工作落實到位。
《實施意見》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,按照“誰主管、誰統計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加強數據統計和上報等工作,做到公正、公平、公開。
ABC三類企業在用地、用電、用能、用水、排污、信貸等資源要素配置上實施差別化措施。“排名越靠前,效益越好的企業,享受各項優惠政策越多,在各項資源要素配置中,被優先考慮。”路橋區經信局副局長南衛東說,反之,企業發展受到制約要素越多。“我們希望通過科學安排資源要素配置,引導我區產業轉型升級。”
精而專
優于大而全
包建永
臺州企業不可謂不多。但是,做得好,做出品牌的企業,為數不多。在經濟轉型期,這個問題值得思考。
高耗能,低產出,產品技術含量低,同質化嚴重,勞動密集型明顯,這是我市企業的普遍特征。不少同類企業面臨倒閉,企業家喪失信心。
采訪中,記者得出一個觀點:只有做精做專的企業,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比如在中豪公司,它只做水龍頭,不做其它。公司領導人花數年時間,尋找專家和合作機構,就為了解決一個問題:變閥芯手工裝配為機器裝配。該公司的目標是做水龍頭制造的定標權。
還有開開電纜,一個準備上市的公司,董事長余紀炎給公司定的方向卻簡單至極,今后三五年,主攻家裝防火電線。對于擴大規模,產品多樣化等建議,他一點都不感興趣。“把這一個做好,就可以了。”
開開電纜的廠房一直是租賃的。余紀炎認為,實業家應是實干家,利潤有限,把有限資金不用在更新設備、引進人才上,而轉向炒地皮,搞投機,就走錯了方向。
許多企業好以量取勝,以規模取勝。實際上,如果沒有核心技術的支持,規模也會成為負擔。
現實告訴我們,沒有一家成功的企業是為了片面追求產量而擴大規模的,作為企業的負責人,首先要考慮的應是產品含金量。速成、中豪等企業老總表示,如果要擴大規模,早就可以擴大了,因為就目前企業接到的訂單,滿荷生產幾個月都沒問題。
結果,這些企業沒這么干,仍在有限的土地上追求更高的效益。因為,比擴大規模更讓他們感興趣的是,在某一方面保持自己的“一技之長”。
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企業,或許能給在轉型升級過程中,艱難前行的同行一些有益的啟發。
第二代直線混流式閥芯自動裝配機